SNS

關於南三陸311紀念館

About MINAMISANRIKU 311 Memorial

町長的話

南三陸町長

佐藤 仁

Sato Jin

2011年3月11日。
我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海嘯災害,人們都說此等規模的海嘯每千年才出現一次。
那一天,我們在防災對策廳的屋頂上,眼睜睜地看著家園變得面目全非。
無論是居民們原本安居樂業的場所,還是我們從祖先那繼承下來、由幾代人共同發展至今的街區,全都不復存在。那是一幅充滿了絕望、恐懼和悲傷的無聲光景。

我們喪失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在經歷了如此極限的狀況後,為了使家園恢復原本的樣貌,並將充滿希望的未來傳承給下一個世代,我們兢兢業業地不停努力至今。儘管災後重建的路途上困難重重,有時候甚至還令我們感到挫折,但就在那時全國及世界各地的人們及時地向我們伸出了援手,支撐、鼓勵了我們繼續向前邁進。

南三陸311紀念館的建立是為了分享當地居民的受災經歷,促使人們進一步地去思考有關防災的一切,並將努力重建家園的我們的想法,以及我們對於支援重建的多方人們所懷抱的感謝之情傳承給後人。

每當國內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我們都會打從心底這麼想:
「人類是無法超越大自然的力量的。正因如此,我們才更應該在平時就將防災當成自己的事去思考,隨時做好準備,然後將自己的心得與求生技能結合起來。」
希望我們在南三陸311紀念館裡所介紹的經驗能夠成為世界各地的人們在緊急情況下保命的助力,也希望各位能夠實際走訪南三陸町,來這裡親身體會生命的可貴、不向任何苦難低頭的決心,以及人們互相扶持、不忘笑容地奮力活在這個世上的喜悅。
衷心期盼來館參觀的各位能夠在凝視自然災害所帶來的殘酷現實後,成為一名「證人」,與我們一同將災害的資訊傳承給後人。

對所有逝去的寶貴生命致上哀悼之意,
並對所有支援我們的人表達無盡的感謝。

2022年10月1日
南三陸町長 佐藤 仁

立館宗旨

MISSION

  • 記取教訓

    Learning

    在南三陸311紀念館裡有一座小型劇院,
    您可以在那裡觀賞到當地居民講述災情的訪談影像,
    並與周遭的人一起討論、思考:
    「如果是我,我會如何行動?」
    以自身角度出發,共同學習自然災害的相關知識,
    這就是南三陸311紀念館內最主要的展覽內容。 了解更多

  • 保存資料

    Archives

    南三陸311紀念館將會持續蒐集
    當地居民提供的證詞、照片、影片以及其他有關震災的資料,
    並在保存這些紀錄的同時
    妥善運用這些資料以創造出新的學習方案與展覽內容。 了解更多

  • 體驗學習

    Fieldwork

    南三陸311紀念館裡有一個藝術專區,
    在那裡,您可以用內心來凝視藝術作品喚回的震災記憶。
    那是一處可以讓人靜靜思考「何謂自然?何謂人類?何謂活著?」的地方。
    我們另外還為您提供了
    從南三陸311紀念館出發
    前往震災遺址探尋災難記憶的體驗之旅,
    以及可以學到不同領域知識的學習體驗工作坊,敬請踴躍參加。 了解更多

關於建築設計 
~隈研吾與南三陸~

2013年,311大地震發生後過了兩年,我開始著手構思南三陸町的重建設計藍圖,並在往後的約十年間戮力參與了南三陸町的重建。在高達10公尺的土地加高工程和巨大堤防竣工後,大地與海洋被完全隔絕了。我的目標就是將這新填的人造地面與海洋重新連接起來,讓南三陸町重生為一座便於步行、適合人居的溫暖城鎮,於是我以「街道機能」與「木頭(南三陸杉)」為設計主軸,重新建設了街區與城鎮。
南三陸311紀念館便是上述城鎮規劃的集大成之作,它的存在將瞭望大海的SUNSUN商店街(2017年落成)的軸線與平行於海的中橋(2020年落成)的軸線收束到了一起,將海洋、山脈、河川與街區連接成了一個「環」。透過此環,街區與人們將會產生一種共振、共鳴的狀態。
由於南三陸311紀念館連接了數條軸線與街道,其立面外觀被設計成一個能夠吸引人流的「孔洞」,一條條南三陸杉木呈現出百葉結構,由孔洞的中心向外放射而出,進一步加強了孔洞的吸引力,將人與人、人與大地更加緊密地聯繫起來。
館內展出了傳承震災記憶的各種展覽品、克利斯提昂・波坦斯基受到震災啟發的遺作〈Memorial〉,以及東京藝術大學的年輕藝術家們創作的作品,為的便是不讓名為震災的這段時間埋沒於過去,而是不斷地將其當作現代的問題來看待。

Photo (c) J.C. Carbonne

療癒內容開發專案

南三陸311紀念館內外皆設置了由東京藝術大學的專案團隊創作的繪畫作品。東京藝術大學COI據點特任教授──伊東順二,在接到了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的委託後,便帶領著年輕的藝術家們一同完成了這些心繫災區的作品。

這是由東京藝術大學COI據點城鎮規劃Smart Vision團隊(前文化外交與藝術事業組織)在東北災區進行的景觀重建專案。震災發生至今已過十年,在我們距離震災越來越遙遠的這個當下,該團隊希望藉由創作以將災難記憶傳承下去並促進災區的再生。
專案負責人 伊東順二 Junji Ito

伊東順二 人物略歷
東京藝術大學COI據點特任教授、專案策劃人兼製作人。
曾於1995年任威尼斯雙年展總召集人、2005年~13年任富山大學教授、08~12年任「金屋町樂市」實行委員長。前長崎縣美術館館長。現任巴黎日本文化會館運營審議委員、富山市玻璃美術館名譽館長、株式會社JEXT顧問。

■立體作品

  • 溫度(館外) /鋁、保鮮膜塗裝

    石村 大地 Ishimura Daichi

    1.作品概念
    一張很大很大的兔子造型沙發,歡迎坐坐看、摸摸看、享受看看
    大大的耳朵守望著周圍,身體則呈現放鬆的姿態
    坐著感受,那天的溫度

    2.創作技法
    這件作品主要是利用鍛金技法(一種使用鐵砧和鐵錘來敲擊金屬使其彎折的技術)製作而成。我細心地裁切鋁板,為各部件塑形,然後進行焊接,使各個部件成為了一體化的作品。這件作品並非所謂主要用於鑑賞的「傳統工藝品」,而是一件以縮短鑑賞者與其之間的距離為創作主題的「實用品」,並在此概念下進而昇華成了藝術作品。
    這件作品展現了我的創作特徵「兔子」與「保鮮膜塗裝」兩大元素,並且兼顧實用品該有的強度和安全性。

    人物略歷
    1991年 出生於日本愛媛縣
    2018年 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工藝科鍛金組
    2020年 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鍛金領域
    ~現在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共通工房金工機械室 教育研究助手

■壁畫作品

Re:Naître —山里海

希望人們能從南三陸的大自然之美中感受到對未來的希望。懷抱著這樣的願望,出身自東京藝術大學的三位畫家一同創作了這幅壁畫。
在開始創作之前,他們首先對南三陸進行了研究,並在體驗過南三陸的魅力之後才開始進行創作。在採訪了居民並調查過南三陸的自然環境後,他們將南三陸的資源最大限度地融入了各自的作品當中,造就了這幅寬達20公尺、最大高度達6公尺的大型壁畫。為了使作品更好地融入其所在的斜牆空間,他們與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合作,利用3D技術並經過反覆檢討,最終完成了這幅壁畫。

  • 【山】彷彿林間隙光的時間(壁畫:中央) /油彩、壓克力彩

    森 美琴 MORI MIKOTO

    孩童們在林間隙光下與大自然一起嬉戲玩耍。震災當時我還是一名中學生,聽見和當時的我年齡相仿的孩子們分享他們的故事實在是讓我心有戚戚焉。這是我在思索過什麼樣的東西會被傳承至未來、什麼樣的東西會被遺留下來之後所畫的作品。

    人物簡介/
    出生於日本長崎。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油畫科。入學後將「傷口」作為自己的創作主題。

  • 【里】春天的氣息(壁畫:右) /油彩、壓克力彩

    竹久 萬里子 Takehisa Mariko

    期許著南三陸能夠順利復興,我畫下了在和煦春光中綻放的花朵。震災發生前在南三陸町內盛開、宣告春天來臨的梅花,以及即使在海嘯侵襲之後也沒有凋謝、成為了南三陸町復興象徵的山茶花……南三陸是一個百花爭妍的美麗「故里」。我希望藉著描繪大自然贈與我們的「溫柔」與「溫暖」,能使我們坦然面對已然逝去的生命與風景。

    人物簡介/
    1989年出生於日本東京。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繪畫科油畫組、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美術研究科(油畫,小山穗太郎研究室)。在東京藝術大學COI據點文化外交暨藝術事業組織擔任特任助手,參與了許多將藝術視為社會基礎元素並實際應用於社會的專案計畫。現任鎌倉市川喜多電影紀念館學藝員。自2022年夏天起將創作據點移往美國加州。

  • 【海】再度甦醒(壁畫:左) /油彩、壓克力彩

    藤田 默 Fujita Tsugumi

    對於靈魂,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理解。在這幅畫中,我藉由魚群來表現了靈魂昇天、回歸到了獲得肉體凡胎前的光明之中的意象。在海底,孩子和其他生物們正在發光,等待出生。對於所有正在進行生命循環的存在來說,大海是最根源的故鄉。我衷心期盼有一天我們能與那些在震災中驟然逝去的人們再次相會,便將靈魂那如不停循環的自然界般一次又一次地踏上旅途的樣貌捕捉在了這幅畫當中。

    人物簡介/
    1986年出生於日本廣島。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繪畫科油畫組、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美術研究科。曾至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留學。現任京都藝術大學專任講師。創作主題是透過繪畫將多維世界、感覺以及其他難以與他人分享的領域視覺化、形象化。